下文章取自 TOM'S
RAID模式 | 硬碟數量 | 資料安全性 | 可利用性 | 實際容量 | 傳輸效能 | 架設成本 |
0 | 1+ | 略差 | 極差 | 100% | 極佳 | 極低 |
1 | 2 | 良好 | 良好 | 50% | 尚可 | 偏低 |
3 | 3+ | 尚可 | 良好 | (x-1)/ x | 尚可 | 中等 |
5 | 3+ | 尚可 | 良好 | (x-1)/ x | 良好 | 中等 |
0+1 | 4、6、8… | 良好 | 良好 | 50% | 良好 | 中等 |
RAID 0 一個單一存儲區塊
RAID 0對長期保存資料來講並非是個好選擇,而主要應用在暫存資料用的磁碟,像是檔案或是資料庫伺服器等。如果系統本身需要隨時備份,那
RAID 1是最佳選擇。如果您有可以熱插拔的設備,您可以在電腦運作中交換硬碟,來將資料備份到不同電腦上容量相同的不同硬碟。接著把硬碟接回電腦,RAID
1模式將會再次啟動,繼續保持資料備份的同步性。
RAID 1 純粹只是即時鏡射(mirror)硬碟的資料(特定情況下,也可能鏡射任何RAID陣列),所以許多人會有誤解,以為這個模式無法對效能有所改善。
雖然寫入動作的確和只有一顆硬碟時沒有兩樣,
但是讀取資料時理論上是可以達到和RAID 0相同的速度的。
這只是理論上的計算,因為這種情況是以資料同時從所有陣列內磁碟機上讀取來計算的,但實際上資料讀取的動作,沒有辦法像RAID 0這樣分散的很確實。
這部份控制器會以特殊方式來處理分散讀取的動作。
如果您著重在最大限度的資料安全性,以及最低限度的資料救援花費時間(像是簡易伺服器等),那RAID 1就有用了。大多數RAID控制器都能夠在硬碟經過交換後,自動進行獨立的資料回覆動作。但只有在您的硬碟安裝在可熱插拔的硬碟櫃中,才能夠即時進行回覆。
RAID 3 的普及率已經越來越低,因為RAID 5不但提供更多優點,缺點也要來的少。
在RAID 3模式中,其中一台硬碟用來存放同位元檢查值。
它最大的優點在於能夠把資料分散到各硬碟上,在大幅提升資料傳輸率的同時,也可以防止單顆硬碟損壞。不過由於同位元檢查值只寫入一台硬碟,所以寫入效能也大幅下降。
RAID 3通常應用在存放大多數靜態資料,或是需要RAID 1以上的效能,但同時也要兼顧資料安全的伺服器上。這也是讓寫入性能的影響不那麼大的簡單方式。
RAID 5 幾乎佔了目前高階伺服器的大多數。如果您使用4~7顆硬碟,而且硬碟容量夠大,能容許較大的分割區,那這種模式的效能就顯得十分出色。
和RAID 3不同的是,它的同位元檢查值也一樣分散在各硬碟上,這對效能會產生正面的影響。
這也讓RAID 5模式在各種應用上都能提供十分高的效能。
逼近極限:巢狀RAID陣列
如果您覺得以上陣列所提供的傳輸率還不夠高,您可以組合各種RAID模式。這種架構稱作<B>巢狀RAID陣列(Nested RAID,或多重RAID陣列),不過您應該很少有機會接觸它。這也是當然的,因為傳統的RAID陣列已經夠快了。
就我們所知,IDE市場中並沒有支援巢狀RAID陣列的產品(RAID 10模式例外)。至於SCSI產品方面,如果您想架設一個規格超級豪華的巢狀RAID陣列,最好先準備幾百到幾千美元買張RAID卡吧。
RAID 0+1模式
最常見的巢狀RAID陣列應該是0+1模式。這個模式需要最少4台硬碟,而且數目必須要是偶數。用其中半數硬碟設定出磁碟組(RAID 0),再把另外半數硬碟用來鏡射(RAID 1)這些硬碟。這樣一來,效能和單用一顆硬碟比起來,讀取速度可以快上4倍,寫入效能也會是原本的2倍。
RAID 50(5+0)模式
覺得幾顆硬碟組成的RAID 5陣列速度還不夠快嗎?那不妨建立一個包含兩個架構相同RAID 5陣列的磁碟組吧。雖然這樣一來資料安全性已經消失(在此陣列本身算是一台硬碟),但理論上效能還能再增加一倍。實際上您要考慮到的,將會是PCI界面與網路頻寬的限制,而不是硬碟陣列的速度。
在巢狀RAID陣列(或多重RAID陣列)中,命名是個重要的因素。雖然RAID 0+1的磁碟組只用在下層,鏡射只用在上層,但RAID 10則剛好相反。不過因為RAID 10並不實用,所以這裡誤用名稱也顯得沒那麼重要。
巢狀RAID與安全性:不是1就是0雖然大多數人應該不會有機會接觸到這麼大型的磁碟陣列,不過我們還是再多提一下RAID的注意事項吧。
雖然將多重RAID陣列組合起來,是有效且穩定的方式,但要保有完整的資料安全性,必須每個陣列本身都具有安全性的保證。像以RAID 0陣列組成的RAID 5陣列就不安全,因為RAID 0當中只要有硬碟故障,那資料仍舊無法救回。
維基百科的說明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RAID
以下說明為「Dark Man」自己的敘述
JBOD
純粹的「磁碟空間」,去堆積形成「儲存媒體」,在實務觀念上,接近「磁帶儲存」的觀念,損壞也僅「損壞之磁帶區域」資料損毀!RAID 0
根據「多個儲存設備,建立成單一的儲存接口。」去排序存取。
情況:儲存運作是「檔案 100MB 大小,以順序去「A1寫入1MB、A2寫入1MB、A3寫入1MB、A4寫入1MB、A5寫入1MB、A6寫入1MB、A7寫入1MB、A8寫入1MB」然後又回過頭「A1寫入1MB、A2寫入1MB、A3寫入1MB、A4寫入1MB、A5寫入1MB、A6寫入1MB、A7寫入1MB、A8寫入1MB」直到 100MB 完整寫入 RAID 0 磁碟為止!
(因此,若其中一個寫入標記損毀?就很難救援!)
經常發生「寫入未達 1MB時,就放棄多餘空間(寫入700K - 1024 ≧)。」
RAID 1
線上「1:1」備份的觀念,去落實「同步映鏡備份」。
情況:「儲存 Disk 0 寫入 1MB →同樣 Disk 1 寫入 1MB」因此?「Disk 0」和「Disk 1」的資料將會完全相同,沒有差異!
(RAID 中「安全性最好」的儲存方式。DarkMan 也愛用)
物理 RIAD 陣列卡:兩個硬碟「廠牌、容量、型號、批號」最好都一樣!
RAID 2
此為「RAID 0」的加強版本?以漢明碼(Hamming Code)的儲存特徵去「分割寫入」,來做錯誤修正(ECC,Error Correction Code),聽說會損失 ≧21% 的儲存空間去做檢查,至於實際損失?Dark Man 也沒有嘗試過。
RAID3
多顆硬碟(可以很多顆大小不同也無所謂!)由一顆硬碟,去負責「磁碟標記法則 → Bit-interleaving(磁碟交錯儲存)」的任務,標記其他硬碟上,所擁有的「磁碟記錄」,使得磁碟資源?能夠有效的快速存取,而且能夠無限制的增加「硬碟數量」(PS.要你的電腦硬體,能夠負擔這樣多硬碟!)
RAID 4
與RAID 3 類似,但是在「磁碟檢查」上,就相當精準!因為不僅僅存入時是「Bit-interleaving」連讀取時,也再次「Bit-interleaving」檢查,聽說對硬碟耗損很嚴重?
RAID 5
擁有比較[ RAID 2 , 3 , 4 ]負擔更小的「磁碟檢查方式」最少三顆硬碟組成,似乎沒有硬碟大小限制。
(商業界認為,RAID 5 包含 RAID 0 , 1 , 3 的功能特性,相當安全。)
採取兩組不同的演算法?去證明硬碟存取資料沒有異常!
聽說「資訊業界」通常是「去頭去尾」來做這件事情!
聽說「資訊業界」通常是「去頭去尾」來做這件事情!
RAID 7( RAID 1 + 0 )
採取兩組 RAID 1 並行,在資料備份上,顯得格外安全。
在磁碟 I / O控制單元負擔會很大!
於 I/O控制卡的晶片,要有超高水準的表現?才能達成!
在磁碟 I / O控制單元負擔會很大!
於 I/O控制卡的晶片,要有超高水準的表現?才能達成!
RAID 1 + 0 \ RAID 0 + 1
1+0 先鏡射、後分割
0+1 先分割、後鏡射
這也很安全!聽說 0 + 1 的操作方式比較多人採用!
因為「 0+ 」在前面,能夠快速的存取資料,線上同步備份「+1」「效能好、安全性不低。」
其他
0+1 先分割、後鏡射
這也很安全!聽說 0 + 1 的操作方式比較多人採用!
因為「 0+ 」在前面,能夠快速的存取資料,線上同步備份「+1」「效能好、安全性不低。」
其他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討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