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?
徐志摩寫的那一句話:「我將在茫茫人 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。得之;我幸。不得;我命。」前面灰字不是重點,我們探討紅字的人生觀。
經常被引用成【得之我幸,失之我命。】
我總認為該是【得之我命,失之我幸。】
因為【得之我幸,失之我命。】的態度是【競爭意味濃厚】,這有失和氣。
從這【得之我命,失之我幸。】的態度是【順其自然,安於天命。】並不主張必然結果。
過往的價值觀中,中國哲學、文學的探究上?涉及人生經歷、閱歷的不同,對同一詞句?往往有很多角度,若只想用【斯巴達教育】的方式,去教【哲學、文學】,那就顯得【教人愚蠢】【刻鋼劃板】毫無精髓。
例如:問心無愧
你問自私的人,對犯錯有否愧疚?
他們會執念著【善待自己,才是問心無愧的起點。】故而你問上幾百次、幾千次,自私仍舊是自私。
所以自私人說出口的【問心無愧】,意思是【他們先善待自己,滿足自己後,自然是問心無愧。】
什麼無地自容?對那些自私的人,他們只會一笑置之,全然不放在眼裡,因為他們的人生觀,只有【自私】,沒有其他。
別人損失多寡?他們一點都不會有愧疚感,甚至慶幸又一次善待自己,沒有便宜他人好處。
【問心無愧】的原意是?理直氣壯、心安理得,但人心是生來就偏左,不得不問人心偏頗是什麼?
養心、修心;也是為了不偏頗...........這是被忽視的人生功課。
網路辭藻查詢【問心無愧】:
http://cy.timetw.com/23490.html
http://chengyu.game2.tw/archives/97179
https://tw.ichacha.net/hy/問心無愧..html
http://www.chinesewords.org/idiom/show-10732.html
http://chengyu.game2.tw/archives/27285
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討論